说到抗美援朝的电影,《英雄儿女》肯定是不得不提的一部好看片子。
电影里,男主角王成拿起对讲机,大声喊道:“为了咱国家,朝我开火!”
直到现在,这事儿还是让我们心里震撼,感慨万千。每当那首“烽火连天英雄歌,群山环绕静心听”的老歌在耳边回荡,就不知不觉地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70年前战火纷飞的年代。
当电影里的主题曲《英雄赞歌》由女主角王芳带头唱响,打动了好多人的心,让大家备受鼓舞。
现在,演王成的刘世龙已经不在了。而演“妹妹”王芳的刘尚娴,已经81岁了,但气质还是那么好,甚至不输比她小十多岁的刘晓庆。
刘尚娴是怎么接到这部电影角色的呢?她出名以后,为啥会十多年都没再拍电影?
【机缘巧合,踏上演艺之路】
1941年12月,那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,到了25号这天,刘尚娴在上海呱呱坠地。她爸妈都是挺有文化的普通人,老家在江苏徐州。刘尚娴上头有个亲姐姐,底下还有三个亲妹妹。这五姐妹个个长得如花似玉,在当地是出了名的“五朵金花”。
刘尚娴呢,虽然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但她是在新中国长大的。比较过旧社会和新生活,她特别懂得珍惜现在的好日子。她勤奋学习,成绩总是顶呱呱,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榜样。刘尚娴长得漂亮,性格又活泼开朗,还特别有才艺,在学校里一直是文艺活动的热心分子。
虽然这样,但她从没想过将来要当演员。等到解放以后,刘尚娴跟着爸妈搬到了北京。1957年,她开始上高中。到了高二,一次意外的相遇,让刘尚娴的人生道路发生了变化。
1958年的时候,八一电影制片厂开始准备拍摄电影《美丽的祖国》。他们决定让大明星田华来演女主角岳仙。田华因为之前在电影《白毛女》里演喜儿演得太好了,一下子就出名了,成了很多剧组都想请的演员。
这边电影拍到一半时,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另一部电影《风暴》也开始筹备拍摄了,导演在选演员时,也注意到了田华。
后来,厂长汪洋亲自去请田华出山。一来,汪洋是田华以前在文艺队时的老上司;二来,田华也不好意思拒绝北影厂这么多次的盛情邀请,就点头答应了在《风暴》里出演角色。
现在演艺圈里,大明星同时拍好几部戏挺常见的。可搁以前,这事儿就没那么好办了。田华只能抽空到《风暴》剧组演个配角。不过这样一来,拍摄的速度就慢了下来。
导演想了想,打算给田华找个替身,来演那些不太关键的场景。于是,剧组的副导演姚向黎就开始忙活着,跑了好几所中学,想找个合适的人。
到了刘尚娴所在的学校,姚向黎从学校精挑细选的十几个学生里头,一眼就看上了刘尚娴。
立马高兴地拍了拍大腿,喊道:“就选她了!”因为刘尚娴和田华实在是太像了,不光模样差不多,连那股子气质都特别像。
刘尚娴心里其实有点儿忐忑,不过一想到能碰上这神奇的电影世界,还是觉得挺开心,满心期待的。
姚向黎领着刘尚娴去见导演金山,金山一看,高兴得不得了,当场就拍板让刘尚娴加入。刘尚娴真是走运,头一回进剧组,就当上了女一号的替身,这种好事,多少人想都不敢想呢。
刘尚娴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,她漂亮地完成了任务,赢得了剧组的一致好评,连田华老师都特别满意。第一次出手就这么成功,刘尚娴信心满满,觉得表演真是太神奇了,于是下定决心,以后要走专业演员这条路。
1959年,刘尚娴完成了高中学业,满心欢喜地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考试,并且成功被表演专业选中。在接受了系统的训练和学习后,刘尚娴的演技有了明显的提升。
由于在电影《风暴》里演得挺好,之后就有好几个剧组找上门来,请她出演一些小角色。虽然都不是主角,但刘尚娴就当是锻炼自己了。
虽说刘尚娴已经半只脚迈进了演艺世界,可距离成为大红大紫的大明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呢。
1963年,刘尚娴完成了大学学业。一般来说,表演班那四十多位同学里,只有大约三分之一能红起来,成为大明星,而剩下的多数同学可能就不那么出名了。
想要成为大腕儿,往往需要历经很多磨难,多年打拼才可能崭露头角。但刘尚娴却是个例外,毕业前她竟然又撞上了好运。这下子,她直接从默默无闻的新人变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。
【精彩演绎王芳一角,一举成名】
1952年3月,知名作家巴金带着文联的一帮作家去了朝鲜,目的是亲身体验那里的生活。他们在朝鲜战场上待了大半年,采访了很多人和事。战争结束后,他们又多留了半年。通过亲身接触前线和平民,巴金他们收集到了好多写作的材料,对战争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了。
1961年的时候,巴金写了部叫《团圆》的中篇小说,它登在了《上海文学》杂志上。故事说的是在朝鲜战场上,有个志愿军战士叫王成,他刚治好伤回到部队,就急着去找张团长和王文清政委,非要到前线去不可。
他掏出了老爸王复标亲手写的信,王文清和王复标可是多年的战友。在守卫一个没名字的高地上,王成勇猛地和敌人战斗,最后只剩他一个人了,子弹打完,粮食也没了,他就拿起报话机大声喊:“为了祖国,朝我开炮!”然后英勇地牺牲了。
在讲述王成英雄故事的时候,王文清惊讶地发现,王成的亲妹妹王芳,原来就是自己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的失踪女儿。
王芳跟她文工团的伙伴们在前线讲述着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故事。直到有一天,王复标来朝鲜探望大家,揭开了真相,王文清和王芳这对父女才在炮火连天中得以重逢。
这个故事换了个讲法,展现了英雄的风采和能量,里面还藏着战友间的深情、兄妹的亲密和父女的温情,让整部小说显得更加真切动人。
1963年,长春电影制片厂打算把这部小说拍成电影。编剧毛烽自己也参加过抗美援朝,他就根据小说,加上战斗英雄杨根思、于树昌的真实故事,让主角王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。
剧本写完后,罗瑞卿、许世友等几位将军提议,把剧名改成《英雄儿女》。接着,公木写了歌词,刘炽谱了曲,一起创作了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《英雄赞歌》。
导演武兆堤在写剧本的同时,也在忙着准备开拍的事情。其中,选演员是最关键的步骤。
33岁的刘世龙因为在《董存瑞》和《刘三姐》两部电影里演得特别好,所以被选为了男主角王成。其他角色的演员也一个个都找到了合适的人。
不过,武兆堤对于谁来演女主角王芳一直拿不定主意,试了好几个演员都不太对味儿。因此,武兆堤就给在北京的铁哥们谢晋写了封信,求他帮着找找能演王芳的人。谢晋把这事儿记在了心里。
有一天,他到北京电影学院去处理点事务。那时候,刘尚娴正忙着拍摄她的毕业实习电影《北京人》。老师打发她回校,去仓库那里领取拍摄用的道具。
真是凑巧,在学校里头和大名鼎鼎的导演谢晋不期而遇。就在咱俩快擦肩而过的时候,手里提着道具的刘尚娴,冲谢晋腼腆地笑了笑,还挺有礼貌的。
就这样,谢晋在心里给这个女孩留下了初步的感觉。等谢晋把事情都处理完,突然反应过来,刚才碰到的那个女孩,不就是他一直在找的“王芳”嘛!
但等谢晋回过神来,刘尚娴早就不见了踪影。谢晋心里挺不是滋味,赶紧把这事儿跟武兆堤说了。武兆堤一听,急着找人,马上就跑到北京,和谢晋一起在电影学院毕业班的宿舍里,一个一个房间地找了起来。
努力总会有回报,他们最终在女生宿舍的一间房里碰见了正在铺床的刘尚娴。老师把她叫去办公室,告诉她这个大喜讯时,22岁的刘尚娴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弄得有些懵,过了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,明白是怎么回事。
面试结束后,武兆堤拍板让刘尚娴来扮演王芳。那时候,剧组里对选男女主角的事儿有点小分歧。大家觉得刘世龙年纪有点偏大,个子也不算高;而刘尚娴呢,太年轻了,演戏的经验也不够多。这不免让人心里犯嘀咕,他们俩真能挑得起这个大梁吗?
武兆堤依旧对自己的眼光有信心,不顾大家的反对,决定还是让他们俩来演。站在那么多经验丰富的老演员面前,刘尚娴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。但她明白,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只能拼尽全力,绝不能搞砸了。
王芳在电影里头是个多才多艺的文工团员,唱歌跳舞样样精通。为了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,刘尚娴特地去恶补了音乐和舞蹈,甚至还找了个老师,学起了朝鲜腰鼓的打法。
拍电影时,刘尚娴演得特别自然、到位,跟专业演员有一拼,剧组的人都夸她演得好。电影一放出来,大家都以为她以前是跳舞蹈的呢。
拍电影时,刘尚娴老实地向老戏骨们求教,认真体会角色的一举一动和心思起伏,不少老前辈都对她赞不绝口,没多久,刘尚娴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了。
电影《英雄儿女》里,王芳梳着条辫子,脸上带着点孩子气。
她和队友们跑到前线去,战斗停下来休息时,就给战士们表演唱歌跳舞,让他们乐呵乐呵。休整期间,王芳还教战士们识字写信。战斗一开始,她又忙着帮忙运送炮弹给前线,还要把伤员运下来,在炮火连天中她一点点成长起来。
拍摄那会儿,刘尚娴可真是遇到了大挑战,东北外面冷得要命,气温直逼零下二三十度。没一会儿,手脚冻得跟冰棍似的,脸蛋也被风吹得火辣辣地疼。作为一个南方姑娘,她特别不适应这种寒冷,但一想到那些英雄们经历的环境比这还苦上百倍,她心里就踏实多了。
为了让战场场景更逼真,导演团队布置了超过三百个爆炸位置,爆炸那一刻,地面震动,声音大得让人耳朵都快聋了。刘尚娴在拍摄时,被深深地震撼,内心仿佛得到了洗礼和提升。
多年后,刘尚娴回想起往事,感慨地说:“当年拍戏的那些画面,我一辈子都忘不了。虽然环境特别苦,但跟志愿军经历的比起来,那根本就不算什么!”
“苦尽甘来梅花绽”,刘尚娴和整个剧组的汗水没白流。《英雄儿女》在1965年新年那天公映,立马火了,大家都夸好。原作巴金和他的夫人萧珊也去看了电影,两人看完都很高兴。
巴金说那部电影挺棒的,王芳这个角色也特别漂亮。周总理尽管很忙,但还是抽空看了《英雄儿女》,看完后还给作协副主席刘白羽打了个电话,大加赞赏了一番。
刘尚娴没想到自己歪打正着,竟然演了《英雄儿女》这部超有名的电影,在中国电影史上也算留下了点啥。说她走运,那是一点没错。不过话说回来,她能成功,靠的也是自己的努力和演戏的天分。
她常说:“我永远都记着那些‘最可亲的人’,是他们让我们过上了安宁美满的日子。”
【息影多年,气质依旧】
因为演活了“战地黄花”里的王芳,刘尚娴一下子火了,很快就被大家认识。她长得又青春又漂亮,所以在全国各地都出了名,成了大家心里的明星。
她照片登上的那本《电影画报》刚一露面,就被大家争相传看。而参演《英雄儿女》,则让刘尚娴的演艺之路达到了顶峰。
刘尚娴完成学业后,进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,正式成为了一名军队里的文艺人。
1965年春天4月份,刘尚娴跟着团队去了越南,看望在那里支援越南抗击美国的解放军高炮战士们,战士们见到她都特别高兴,热烈欢迎她的到来。
刘尚娴精神抖擞地唱完《英雄赞歌》这首歌,连谢了三次幕才依依不舍地走下舞台。当文工团受到越方领导人接见时,他一下子就瞧见了刘尚娴。
乐呵呵地说:“我记得你,你就是王成的妹子王芳嘛。你俩兄妹,都是好样的!”
另外一回,刘尚娴到海军那儿体验真实生活。一踏上军舰,官兵们就整齐排队迎接,还拉起了横幅,上面写着“热烈欢迎英雄小妹王芳的到来”。
舰长笑着夸道:“你真给咱们中国女军人长脸,好多男军人都想和你交朋友呢!”
刘尚娴很低调地回答:“我还没想过结婚的事呢,但是,如果要嫁,我就想嫁给军人!”
就像刘尚娴说的那样,她老公沈国瑞也是个当兵的,在八一厂专门负责给电影录音。他录过《柳堡的故事》、《地道战》、《闪闪的红星》等好多部电影,在圈子里特别有名望。刘尚娴和她老公真是才子佳人,感情特别好,他们的儿子也特别有出息。
比起家里的温馨快乐,刘尚娴在电影圈火了之后,路却走得不太顺。她这人本就喜欢安静、不争不抢,突然成了大明星,还真有点不适应。再加上一开始起点就高,后面的路就觉得难走了,心里头压力大,慢慢就变得有点消极,不太想去主动找机会了。
主要的是,在那个特殊的日子里,刘尚娴根本没法施展才华,十五年啊,她一部作品都没演过。
到了1979年,刘尚娴终于又回到了屏幕上,和张瑞芳一起演了《怒吼吧,黄河》。这时候,她已经快步入中年了,没赶上演员生涯里那段最闪耀、最值钱的时光。
到了80年代,刘尚娴陆陆续续演了十多部电影,在《火种》里演了澎湃嫂这个角色,又在《矿工》里扮演了一个技术员。虽然刘尚娴演技还是那么好,工作也特别认真,把各种女性角色都演得很到位,但可惜的是,再也没有哪部电影能像《英雄儿女》那样引起大轰动了。
到了90年代,刘尚娴慢慢转到幕后,干起了导演的活儿,一直做到退休。这期间,她导演了包括《风雨中的钟山》、《媳妇们的那些事儿》、《中国刑警故事》等在内的十多部电影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《风雨中的钟山》这部电影还拿到了文化部颁发的优秀影片大奖。
刘尚娴退休以后,和老公过着简简单单却又很快乐的老年日子。他们俩还是像以前那样恩爱,经常一起出去游玩。最近她出现在大家面前,是因为上了一回访谈节目。
81岁的刘尚娴老奶奶,头发已经全白,但精神特别好,气质还是那么出众,就算和比她年轻十多岁的刘晓庆比起来,也一点都不差。
采访时,刘尚娴头脑清楚,聊起了自己演《英雄儿女》那时候的事儿和火了之后的感想。说到停演电影十多年,她挺遗憾的,也觉得自己没给观众多演几个角色,挺不好意思的。
刘尚娴年纪已经大了,演王成的刘世龙更是在四年前离开了我们。不过,他们在电影《英雄儿女》里的精彩演绎,会作为经典一直被人们记住。
电影里展现的志愿军英雄们,那种不顾一切、守护家园的勇猛革命斗志,将像星辰般璀璨,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历史篇章中。
【参考资料】
丁亚平在《光明日报》2020年10月16日发表文章说,《英雄儿女》这部电影,它的精神力量在银幕里外都是无穷无尽的。
刘栋写了篇文章,标题是《“王芳”今昔——和八一厂导演刘尚娴的对话》,登在1995年第四期的《电影评介》上。
《刘世龙饰演的“王成”与刘尚娴饰演的“王芳”共话青春岁月》,综艺节目回顾,1994年篇。